“洋家具”山寨层出不穷 高额利润从哪儿来?

时间:2016/10/22 11:42:26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
导读: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国民来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已经成了固定的想法。进口的比较好、别人家的比较好、外国的质量比较好、东西比较真,这是人们想法中最通俗又最普遍的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国民来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已经成了固定的想法。进口的比较好、别人家的比较好、外国的质量比较好、东西比较真,这是人们想法中最通俗又最普遍的。在家具行业也不例外,进口家具受到追捧,其利润空间更是极具诱惑力,但是还是回归诚信问题,洋家具是“洋家具”,同质化、山寨是层出不穷,出现这样状况的具体原因在于利润可观!但是,这些可观的利润从哪儿来呢?

“洋家具”山寨层出不穷 高额利润从哪儿来?

  仿冒“爆款”,赚取高额利润牟利

  洋家具的销售当然少不了国内代理商的鼎力支持,但部分国内不法代理商在利益的驱使下采用“边代理边仿制”的方式牟利。十大家具品牌的资深人士举例称,代理商主动仿冒自己代理品牌产品的现象是有的。有些人先在国外找几个品牌做代理,也会时常订少量的货,但同时也在国内寻找工厂将好卖的货进行高仿。还有的将高仿的产品放置展厅当正品销售,或者察言观色,以试探的方式推荐给有购买欲望却嫌正品价格太贵的消费者。

  有消费者几年前在一家看上去挺高档的家具独立店买了套意大利进口卧室家具,虽然价值十几万元,但由于夫妻二人都很喜欢,再加上穿戴一身名牌的店主多次邀约他们到店里做客,并且每次都送上精致的随手礼,所以两人最终决定出手。但是,几年后机缘巧合下,消费者才知道,原来自己家里的这套心爱的洋家具只是“仿得很真”的假货。

  此类代理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谨慎的,而这类高仿产品质量一般也不会太差。只不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用各种高仿的“爆款”赚取高额利润,严重侵害了原生产商的利益。

  披上“进口”外衣,混淆消费者目光

  如果花大价钱买回家的“洋家具”,无论品牌还是产地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这就比较尴尬了。

  就拿数年前甚嚣尘上的“达芬奇”进口家具来说,东莞生产,意大利贴牌卖出,3万元收购,30万元卖出。达芬奇家具在赚取10倍暴利之外,却挑战了所有消费者的智商。为了换取报关票据,达芬奇从东莞采购家具后,将其直接运送到深圳港口,然后出口意大利。在意大利港口货场作短暂停留后,再转运到上海入关。这套看似多余而复杂的程序,却能为家具换回一个国际身份。

  而当今的山寨洋家具“山寨”起来则更加肆无忌惮,很多都只强调外国进口的噱头,却连报关单都无法提供。一些商家在宣传时打擦边球,比如标注“采用德国工艺”、“源于意大利设计”等。现今很多国内品牌注册的商标都很有“洋品牌”的调调,乍一看还以为是外国品牌。虽然并没有刻意要做山寨洋家具的行为,但是让消费者混淆的意图显而易见。

  小作坊“山寨”,节省材料成本赚钱

  相比以上两种情况,无品牌小作坊的“山寨”行为则更加让人担忧。因为它们的利益点在于产品的材料成本。为了在材料上节省各种成本,它们往往会无所不用其极,选用最差的材质进行生产,而模仿的工艺也极为低劣。

  令人震惊的是,某些“山寨”小作坊也开始产业化生产,在他们的作坊里拥有众多大牌家具产品的图片,还会时时更新,只要看中哪件,老板便会立即帮你下单生产。整个过程一条龙完成,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总之,山寨“洋家具”的泛滥源于高额利润回报的刺激。而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没有完整的行业规则是一回事、家具企业自觉性不强是一回事、有利可图才是做的事儿。从原材料到设计再到品牌价值的巧取豪夺使得山寨“洋家具”从生产到销售都有利可图,屡禁不止也就不难理解了。说到消费者,还需理智对待“洋家具”,不要一味追求面子而盲目购买,更不要因为价格低给了这些山寨“洋家具”可趁之机。

- END -

延伸阅读: